牙疼到底要不要治?
《扬子晚报》曾报道,一名在扬州打工的武汉男子因为牙疼未及时治疗,诱发纵隔炎,最终丢掉了性命。牙疼是否真的如此可怕,会诱发全身各种疾病,甚至要人性命还不得而知,但牙疼的痛苦却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
所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对付牙疼症状,有人认为,只要勤刷牙、含凉水,使用漱口水,吃消炎片就能解决问题。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牙疼越来越厉害;也有人认为,一旦牙疼就必须请求牙医帮忙,才能解决问题。以上两种观点,究竟谁对谁错?牙疼为什么会有不同症状?难以忍受时我们该怎么办?…
01
吃东西时疼
——中
有的人平时觉得牙齿没什么毛病,但就是不能吃特定的食物,如甜的或者辣的。一碰这些东西,就感觉牙齿一阵酸痛,过一会儿才会缓解。
这通常是牙齿已经出现了龋坏或者牙本质过敏。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分后产生的酸性物质或者食物中本身带有的酸性物质,破坏了牙齿最外层,即坚固的牙釉质,致使部分牙本质暴露。而牙本质上有着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牙本质小管,直通牙髓。当食用刺激性食物时,刺激性物质通过牙本质上的管道,刺激到牙髓,导致疼痛。此时,通过刷牙漱口把刺激性物质去掉,很快就不疼了。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牙齿不再疼痛也要去专业医院尽早做龋齿充填治疗。
02
喝凉水都疼
——深度龋齿
“吃东西疼,大不了不吃,偶有疼痛,忍忍就过去了。”抱着这种想法的人,龋齿往往就会继续发展。牙釉质被破坏完了,牙本质又要遭殃。等牙本质出现问题后,各种刺激性物质接触牙髓的道路就变得畅通无阻。此时,不仅是吃东西会感觉疼痛,就连冷热刺激也会让人一阵“酸爽”。
这时人们对食物可就挑剔得多了。刺激性食物不能吃,太热太冷的食物同样吃不得,就连凉水都不能喝。这时牙疼会更厉害,持续时间也更长,缓解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龋齿的治疗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将龋坏的组织去除干净,将龋洞充填完成即可。
03
啥都不吃也会疼
——牙髓炎
总有些“坚强”的人不会轻易被疼痛击倒。一点点疼痛,咬咬牙就挺过去了。牙本质被破坏之后,脆弱的牙髓便暴露出来。此时,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能随意进入牙髓而引发牙髓炎,出现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且长时间无法缓解。这种疼痛还容易出现在夜晚,让人更加难以忍受。
除了深龋外,牙外伤,如意外摔倒、碰伤或吃饭时咬到砂粒等导致的牙齿隐裂、牙体缺损、折断,都可能会引起牙髓炎。对于牙髓炎带来的疼痛,止痛药有一定的作用,而当疼痛剧烈时,止痛药的作用就不明显了。
牙髓炎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进行根管治疗,且往往不是一次就医能够解决的。
04
咬合时疼
——根尖周炎
当牙髓因感染炎症而坏死,患牙的疼痛感觉反而会减轻或消失。这时细菌可通过牙髓向根尖扩散,引起牙齿根尖部的病变。根尖周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范围扩大,可能出现面部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发热、全身疼痛等。
根尖周炎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牙痛。患牙有伸长感,触、压痛明显,不能咬食物。不存在自发痛、夜间痛、冷热刺激痛等情况。
临床治疗方法通常是消炎后再做根管治疗。
05
牙龈肿痛
——急性牙周脓肿
急性牙周脓肿跟龋病无关,是由慢性牙周炎引起,严重时同样会引起牙齿及牙周的疼痛。
急性牙周脓肿起病突然,在患牙的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形成椭圆形或半球状的肿胀突起。牙龈发红、水肿,表面光亮。脓肿的早期,炎症浸润广泛,疼痛较剧烈。患牙有“浮起感”,叩痛,松动明显。脓肿的后期,脓液局限,脓肿表面较软,疼痛稍减轻,此时轻压牙龈可有脓液流出,或脓肿自行从表面破溃。
牙周脓肿一旦出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局部切开冲洗引流,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06
智齿“搞事情”疼
——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当智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顺利长出时,其牙冠往往部分被牙龈覆盖。牙龈与牙冠之间形成一个狭窄较深的口袋,能够储藏许多食物和细菌,一般刷牙漱口难以清洗干净,这个口袋称为“盲袋”。此外,未萌出的冠部上方牙龈易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
当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毒力增强时,便可引起牙冠周围组织炎症。急性炎症初期,智齿周围的牙龈会红肿、溢脓。患者会感到牙龈轻微胀痛不适,当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这种情况通常考虑常规消炎后再拔除智齿。
牙疼难忍受,预防很重要
大部分牙疼和龋齿有关,而疼痛程度和龋坏深度有关。所以,对于牙疼的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牙齿的清洁,防止牙齿龋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合理刷牙方法,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刷牙、漱口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菌斑。
2.多吃粗糙、含纤维质的食物:粗纤维饮食可对牙面产生摩擦洁净的作用,减少食物残屑堆积。
3.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吃糖过多容易蛀牙,因此,平时一定要控制糖的摄入,吃完糖后需要刷牙漱口。养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维生素等食物的习惯。
4.定期做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专业的口腔医院或诊所做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